1. 首页 - 资讯

通讯:中国北方三名“建筑工人”袒心迹:当“城市美容师”也自豪

  呼和浩特6月28日电 题:中国北方三名“建筑工人”袒心迹:当“城市美容师”也自豪

  记者 李爱平

  27日下午5点,驱车穿过呼和浩特市金海高架桥的吴宝景激动地对记者说:“看,这上边的钢结构桥梁都是我现场指挥建造的。”

  出生于1988年的吴宝景是河北沧州人,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对于此刻他工作的所在地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他称为“第二故乡。”

  吴宝景现在的身份是中国铁工投资集团呼和浩特市大学生安居家园项目经理,但他并不讳言自己是一名“建筑工人”。

  “当建筑工人是自豪之事。”吴宝景认为,自己最大的价值是看着这个城市一天天变美。

  吴宝景最早与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结缘在2013年,彼时呼和浩特还未像今日般繁华,“但让我没想到的是,现如今整个城市极具现代化。”

图为于秋李。 李爱平 摄
图为于秋李。 李爱平 摄

  “地铁开通,高架桥贯通,整个城市再也不会因为如厕而心急火燎。”吴宝景告诉记者,现在大街上的青城驿站(指公厕)特别方便。

  尽管更多时间吴宝景两点一线穿梭在工地与办公室,节假日也甚少能够回老家,但他依然觉得自己对这座城市充满别样的感情。

  “我在呼和浩特买了房子,以表达对这座城市的敬意,我特别喜欢内蒙古这个地方。”吴宝景表示,愿意一直留在内蒙古工作。

  与吴宝景同样热爱内蒙古的于秋李是一名来自吉林松原的“90后”,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他说:“在内蒙古的8年间,我对这里的感情日渐加深,我很喜欢城市美容师这个称呼。”

图为吴彦珍。 受访者供图
图为吴彦珍。 受访者供图

  在他看来,这座城市颇具烟火气,生活节奏相较一线城市要缓慢很多,“非常舒适,这里的人特别亲热。”

  “更为关键的是,这座城市还非常注重人才。”于秋李说,“当前正在推进的‘呼和浩特市大学毕业生安居工程’项目,即是明证。”

  “该项目建成后将提供人才用房1000多套,人才公寓1000多套。”于秋李说,“能为呼和浩特市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尽绵薄之力,觉得特别光荣。”

  对于这座城市有着深厚感情的还有来自甘肃省的“95后”吴彦珍,这位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的“建筑工人”说,“现在男朋友已在呼和浩特给我买了房子。”

  “我很珍惜现在在内蒙古的每一天,这座城市留给我很多美好的回忆。”吴彦珍认为,尽管作为“建筑工人”难免经常流动,但她希望能在内蒙古多停留,一直留在这里。(完)

【编辑:苏亦瑜】

本文由今日都市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