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南京“胖哥”背后,是一个有“侠客味”的城市

  原标题:南京“胖哥”背后,是一个有“侠客味”的城市

  最近几天,南京人,或者生活在南京的人,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包围,悲痛、愤怒、震惊,还有感动和敬佩。一切起因于5月29号,当晚,在南京核心城区——新街口地区,一名男子驾车反复碾压一名女,多名市民见义勇为冲上去前去阻止,结果行凶男子下车持刀对一名试图阻拦其施暴的男子——也就是网友称呼为“胖哥”的男子——连捅数刀,“胖哥”随即受伤倒地。随后,行凶男子自杀未遂,并被警方控制。

  这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当时我正萌生困意,突然工作群里有记者报告了这起突发事件,其中就有一段“胖哥”被捅伤倒地的视频,周围是一片惊讶的尖叫声。是的,过去几十年里,南京新街口只跟繁华、祥和、时尚这些词汇搭边,这种冷酷到令人发指的暴行,几乎从未有过,一时间很多人都难以相信和接受。在官方通报后,大家一方面议论其暴行发生的缘由,另一方面则关心“胖哥”等见义勇为者的状况,尤其是“胖哥”本人,网友们都在关心:哥,你黑(还)好?

  “胖哥”是南京人,本姓邱,今年33岁,以前是一名铅球运动员,当晚他跟朋友吃饭后,驾车经过新街口,看到有人施暴,即便当时有人劝他不要“管闲事”,他最后还是冲过去了。从市民拍摄的视频上可以看到,当时行凶男子停下车辆,有人大喊“抓住他”,随后“胖哥”第一个冲上前去,但男子拿刀突然连续捅向“胖哥”。我不知道“胖哥”冲上去之前有没有作思想斗争,但是,从“胖哥”的表现和现场的情况来看,他是“忍不了”。的确,这种公然行凶的暴行,让现场很多人都看不下去,并且挺身而出。回看视频,一名黑衣年轻男子直接拍打行凶者车盖,现场阻止他;一名背双肩包的男子用共享单车挡住他的车头,一名穿白色短袖的女生大喊报警、寻求救助……

  我不想在这里空谈什么南京精神,事实上,作为普通人,换位思考,当时很多见义勇为者的行为可能都发自下意识,也就是一种无法对暴行忍耐的冲动和血性:我必须做点什么。所以,才有了“胖哥”这样的人上前阻拦;所以,当“胖哥”倒地后,有人立刻报警、叫120救人,有人立刻帮助警方抓捕嫌疑人。我想,那一刻,在场的人,不管是否认识,不管对方什么身份,大家都齐心协力一个目的——救人!

  有网友在事后感慨道:南京,不管过去你是否喜欢它,但它一直是温暖的。

  看过电影《金陵十二钗》的人,对南京话可能有点印象:硬硬的,不柔和,乍一听还有点土。南京人都是大嗓门,老远就能听到老头老太在“吹”(聊天)。南京人喜欢说自己是“大萝卜”,意思是没啥心眼。

  我十几年前到南京工作,当时南京城还有点脏乱差,真心有点不适应,一度打算换地方。但是,待着待着,就感觉到了南京这个城市的温度、南京人的温度。

  印象中有这么几个人和事:2012年,南京有位市民吴苏华,到青海玉树旅游时候,发现有个小女孩更松拉毛没有鼻子,她还在襁褓的时候,鼻子就被老鼠咬掉了。于是,吴苏华就联络了南京的医院,为小拉毛做了鼻再造手术,圆了鼻子梦;后来,他又发现小拉毛有脊柱侧弯,脊柱都呈S型了,他又联系另一家医院做了脊柱侧弯的矫正手术。前前后后,所有的花费,都是吴苏华自己或者通过媒体等渠道呼吁,其他江苏人、南京人一起援助的。我那时做记者,全程跟踪报道,很感动也很感慨。

  另一位是南京90多岁的老大妈,常年坚持在南京鼓楼的街头卖报,无论刮风下雨,总是能看到她的身影,听到她“卖报卖报”的声音。我每天早晚班经过她的身边,看久了,渐渐知道:这位老人很硬气,从来都拒绝别人的资助,就是想自力更生。而为了让老人保持这份尊严,很多南京人从城市的各个角落赶过来买她的报纸,有人甚至是专门打车过来,就为买一份报纸。而大妈总是会很客气地说:谢谢你哦。

  我不知道南京以外的人,是如何评价南京的。对于在南京待过,或者定居下来的新南京人来说,你能找出这个城市一百个缺点,比如,看起来有点乱糟糟的规划,四季如旧的街巷……而能说得出的优点寥寥,可真当你打算离开,你却心生不舍,才意识到无法离开、不愿意离开。

  如果非要给这个“依依不舍”找出处的话。我想,大概就是这个城市的性格吧,如同南京人的性格:大大咧咧、奔放不羁,有一点“侠客”的味道。这个城市给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排外。你来或者不来,它都在那里;你走或者不走,它都等着你。而身边的南京人,平时你看不出他有啥了不得的地方,甚至有时感觉还有点“咋咋呼呼”的,但是,当你遇到麻烦的时候,往往伸头出来的就是他们。

  记得刚来南京的时候,我没有朋友、同学,有一次生病了,还是一个南京邻居请假陪我去看病,临了还送饭送汤。这个时候你才突然感觉,南京人,还真不错。同样,你要是拿一瓶啤酒出来拉着他一起喝,他能跟你吹半晚上的牛,跟你掏心掏肺,把他上辈子干的事都跟你叨叨,然后逼着你也把前陈往事说一番,最后嘲笑你“真二五”,而到了第二天,他已经“忘干净”。

  从这个角度说,南京的爱,是宽容,是接纳,是路见不平一声吼,是“润物细无声”。它可能没那么高大上,可能很小市民,而就在这平平淡淡中,迎来送往,让人记忆犹新。

  李明(作者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任编辑)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本文由今日都市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